
广东湛江一所小学里,一个小女孩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,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她一个学生,这是怎么回事?原来这所学校因为比较偏僻,整个学校只有7名学生,小女孩读二年级,整个年级就只有她一个学生。
小女孩乖巧地坐在教室里,不吵也不闹,虽然全年级只有她一个学生,下课后没有同学小伙伴一起玩耍,但是她也不想转学,想要好好学习,孩子妈妈也表示暂时不考虑转学的事。
真是太令人惊讶了,这是真实版的一对一的教学呀,老师只教她一个人,小女孩这会儿是重点培养对象了,想逃课都不可能,全校师生都围着她们几个学生转。想想还挺荣幸的,谁能有这个待遇,可是仔细一想,又莫名的心酸。
我国在以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在农村改建扩建新的学校,结果人越来越少,为什么我们的农村孩子留不下来上学呢,这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?
湛江这所学校的校长说,之所以全年级只有一个学生,是因为学校比较偏远,本来村里人就不多,种地得不了几个钱,大家都去城里打工了,剩下都是留守儿童,老人和孩子。
有的家长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,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了,加上现在这所学校比较偏远、条件比较简陋,来上学的孩子就越来越少了。
除了广东湛江,四川天府新区一个镇,这次一年级报名也只有两个学生。还有林州市,一个一千多人的村子,一所学校,一个老师,一个学生,坚持了六年,终于小学毕业了,学校关门了。
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,真是令人担忧。都说要振兴乡村,发展新农村,可是看看现在这种情况,乡村怎么振兴?农村留不住人,谈何振兴农村?
一位江西的网友说:我们农村也是一样的,不是没有学生,而是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县城,很多人从小就把儿女送进县城里的幼儿园,然后租房居家一直陪读到高中毕业,苦难啊。
有的说:我们家乡原来比这更惨,全日制小学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,剩下的班级为零,老师只好把唯一的学生带到家里上课。锁上学校大门。原来每个村都有一所完小,现在只有镇里一所完小了。
一位大叔说:想想我们60年代的人,村村设小学,一至五年级,每个班都有近20人,广播体操在学校泥巴操场上做,看起来整个学校人还挺多的。那个时候每个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,一个组里的同龄孩子经常在一起做一些游戏等。现在人口急剧减少,进城读书的孩越来越多。
还有人调侃道:小姑娘你可千万不能再转学了,你转走了,二年级全体老师都要失业了,有网友回应:为什么转学?一对一教学,重点培养不好吗?是给老师机会也是给孩子机会,这样铁定能考进清华北大。
出现这种问题,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:
1.这几年大力支持房地产,集中优势教资优化城区学校,吸引乡镇学生买房读书。村小该撤就撤,该合并就合并。很多贫苦学生被逼无奈去邻村或镇上上学。
2.放开户口,鼓励农民涌入进城买房,扩大城市化。另一方面又大力建设新农村,推进城乡一体化。问题来了,农民都进城了,谁来建设新农村?土地荒废、人口稀薄,老弱病残守着难舍的家。
3.农村的师资质量是在一年年降低的,学生的成绩与城里的差距越来越大,加上房地产学区房驱使倒迫人群向资质好处发展,另教育部门给出办学门槛,不达人数要求这学校第二年肯定要撤消了,学生无奈要被合并到镇一级上学,所以农村学校就是最后全部撤消的命运,小孩也无奈随波出城!
农村和城里教育差距越来越大,教育严重不平衡,说好听的是教育资源出了问题,说不好听的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名利效应和金钱造成的,现在的名校重点学校,教学质量也是靠学生家长的金钱堆出来的!
是学校资源先往城区转移,然后才出现了农村人往县城买房的现象,为了孩子的教育,只有咬牙坚持了。不知道在哪一年开始的,农村的学校接连散伙。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不是第一例!是广泛存在!这就是改革和城镇化的结果。
想当年,轰轰烈烈地办希望小学,确实给农村孩子带来了希望,可如今又一窝蜂地往城里赶,为了孩子上学,多少夫妻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挣钱养家,村委会没有幼儿园,现在已经造成社会怨声载道,希望这些现象能被重视起来。
